《延禧攻略》中的胙肉揭秘:祭祀后,文武百官分享胙肉的习俗

  《延禧攻略》中,满朝文武在祭祀完毕之后,吃胙肉。而魏璎珞则打听到了这胙肉很难吃。这胙肉到底是什么呢?

  中国人一直很重视祖宗,古时候扫墓对于孝子贤孙来说是一件非常紧要的事情,全族男丁齐齐出动,带好香烛宝帛来到祖坟祭祀,打扫干净墓地四周的杂草,用红漆描写墓碑的文字,然后用烧猪肉等供品拜祀先人。

《延禧攻略》中的胙肉揭秘:祭祀后,文武百官分享胙肉的习俗

  拜祀前后,宗亲集中在某人家里,用各家交纳的钱买猪肉,再分发给各家,俗称“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古称“分胙”。

  胙,即胙肉,祭祀供神之肉。生猪肉一般不带上山,上山以烧肉居多,烧肉分饷各房子孙,意在勉励子孙墨守祖业,谨尊孝道。

  分胙肉也有多有少,在家族中财大气粗者,拜山后会大排宴席,凡属子孙均可列席痛饮,当然此仅对男丁而言,女子无从过问。

  祭拜结束后,敬神所用的胙肉,不能丢弃。按照惯例,每逢年节大祭,仪式后会吧胙肉分赏给在场的王公大臣食用,以表示众人分享神灵赐福。

  平常每天的小祭拜,胙肉就都赏给了侍卫们。侍卫们每天能吃到免费御膳大餐,却并不领情,反而叫苦连天。

  因为胙肉烹制严格按照满洲旧俗,锅里是不准加任何一丁点的调料,是名副其实的清水煮肉。其油腻荤腥之气浓重,几乎无法下咽。

  但是若私自配以油盐酱醋,则有违祖制,逮到了不是闹着玩的。于是分得胙肉的侍卫们,装模作样吃几口,就找个犄角旮旯把肉一丢了事。

《延禧攻略》中的胙肉揭秘:祭祀后,文武百官分享胙肉的习俗

  后来参加祭祀的王公大臣们也学会了这一招,结果祭祀大典后,皇宫房前屋后经常看到丢弃的胙肉。

  乾隆皇帝在位时,偶然发现此事,他为此龙颜大怒,专门下谕旨申斥此事:“大臣侍卫等,不以此为荣,反以为辱……不可不严加查禁。”

  胙肉之赐

  电视连续剧《上书房》(第33集),皇帝在秋节上,赐三阿哥、五阿哥、六阿哥砚台等物。却最后独赐四阿哥一块肉,此即胙肉之赐,意喻传位于四阿哥。[

  说文:胙,祭福肉也。

  左传鲁僖公九年云: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

  胙同祚,君位。左传鲁闵公元年云:天若祚大子。

  《史记.秦本纪》惠文君“四年,天子致文武胙。”古人有用祭祀天神和祖宗的肉奖赏特定对象的礼仪,这里的文武胙当指周祭祀周文王、周武王的祭肉。周赐给秦文武胙,表明秦在诸侯中的应有地位。

  普通人家祭神后分胙肉可能就是图个吉祥、增福的意思,但皇帝祭天后的胙肉单独给一个皇子吃,这个意义可就大多了。

  胙在古代通阼,皇帝登上皇位就被称为“践阼”,雍正将祭天后的胙肉单独让弘历吃意义就是将上天赐的福单独交给这个儿子,也就是立他当皇储,以后接自己皇位的意义。

  要知道在当时,弘历只是竞争雍正皇位的候选人之一,而且优势并不明显。当时雍正有三个儿子:弘时、弘历和弘昼。老大弘时不但已经成年成家,而且他生母的地位比弘历生母地位高的多。当时弘历还是一个13岁(虚岁)的少年,他的的生母还是个没有名份的妾。

《延禧攻略》中的胙肉揭秘:祭祀后,文武百官分享胙肉的习俗

  当然弘历也有竞争的优势,就是他的大哥性情放纵,行事不谨,不被父亲喜欢。而他小小年纪性格沉稳,聪明可爱。

  再加上他在康熙末年很得爷爷康熙帝的宠爱,被带在爷爷身边抚养,使其父在争夺储位的斗争中处于颇为有利的地位。这些都使弘历在父亲的心中份量更重,更被父亲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