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水浒传:阮小五短命二郎绰号由来及他的死亡真相

  阮小五,绰号“短命二郎”,是梁山好汉,在梁山排行中第二十九位,同时是梁山战死的最后一条好汉,作为梁山英雄,为后人所敬爱,在历史上有过很重要的影响,应该说它的历史意义是重大的,不可泯灭。其中反映出的“好汉”的文学形象是值得后代人描摸和借鉴的。阮小五为什么叫短命二郎和阮小五是怎么死的呢,小编告诉你吧!

  天罪星阮小五,《水浒传》中是梁山好汉第二十九位,排梁山八大水军头领第五位。阮小五在阮氏兄弟中排行第二,是有名的水中英雄。阮小五的绰号短命二郎,很值得探究。“短命二郎”阮小五关于“二郎”这个称号,我们可以从《西游记》中得知,因此,阮小五则是二郎,大概是阮氏兄弟相信神鬼的缘故,阮小五就如二郎神一样凶悍无比。而“短命”,并非是阮小五短命的意思,而是阮小五使他人短命的意思。

揭秘水浒传:阮小五短命二郎绰号由来及他的死亡真相

  从这里就能够看得出来在《水浒传》中的阮小五是一个惹不起的人物,很是凶悍的人物。而他使他人短命的意思揭示了北宋朝廷统治地位受到动摇,像阮小五这样农民起义的代表打州劫府,济困扶贫,是受形势所逼反抗封建王朝的典型。也是正是因为农民的局限性,阮小五便加入梁山队伍,便跟着宋江等替天行道。

  可是关于他的结局却是很悲剧。那么,阮小五为何是短命二郎呢?原因之一:就是受当时年代的限制以及当时社会一些漏洞,致使阮小五有了一种与黑暗官府对抗到底的个性,从而成为活生生的短命二郎。同时,被逼得加入反抗封建朝廷的队伍当中。

  原因之二:阮小五本身的个性造就了他。在《水浒传》这个小说中,他的个性凶悍,满脸杀气,就如同是活生生的短命二郎。原因之三:就是阮氏三雄之间浓厚的兄弟情义,使得阮小五为兄弟赴汤蹈火,情愿上梁山替天行道。

  为了给兄弟报仇将他人全部杀死,正好体现了他使他人短命的意思。阮小五怎么死的“一双手浑如铁棒,两只眼有似铜铃。面上虽有些笑容,眉间却带着杀气。”这就是短命二郎阮小五。他在梁山排行中第二十九位,是梁山八大水军头领第五位。他从小就生长在石碣村,靠着打渔谋生。但是他的结局却以悲剧结尾。

  短命二郎阮小五怎么死的?短命二郎阮小五简介 阮小五,绰号“短命二郎”,梁山排行中第二十九位,梁山八大水军头领第五位。阮小五在阮氏三兄弟中排行第二。他从小生长在石碣村,打鱼谋生,在黄泥冈劫了生辰纲,因官军追捕逃回梁山泊,与兄弟一起打败何涛。高俅率大军围断梁山,阮小五水中奋勇杀敌。他与童威一起驻守梁山东北水寨。后随宋江征讨方腊时做细作,却被娄丞相所杀。是梁山战死的最后一条好汉。

揭秘水浒传:阮小五短命二郎绰号由来及他的死亡真相

  家庭成员

  哥哥:阮小二

  弟弟:阮小七

  夺生辰纲

  吴用和晁盖等人想找人同劫生辰纲,于是找到打渔的阮小五和兄弟阮小二、阮小七。之后,阮小五就联同吴用、晁盖、刘唐、阮小二、阮小七、公孙胜和白胜七人成功设计,使押送金银担的杨志不省人事,并伺机劫了生辰纲。后来,八人因白胜供出计划而被官府追捕,幸得宋江、朱仝和雷横拯救,连夜逃出。众人逃至石碣村时,阮氏三兄弟把官兵在港中消灭,并一同上梁山暂避。

  上梁山

  在黄泥冈劫了生辰纲,当八人上梁山后,当时山寨主王伦却怕晁盖势力和能力太大,要他们下山投靠别处,阮小五便同众人杀了王伦,助晁盖坐上山寨主位置,自己坐上第八把交椅。

  上山后官兵再来追众人,阮小五便和两兄弟于梁山水道把济州官兵引到一艘火船,烧了敌船,帮助梁山好汉打败官兵。上山安定之后阮小五立功亦不少,其中就在青州官兵攻梁山时亦帮助一众水军将领捉了敌军的凌振,最后在聚义时成为第二十九头领。

  阮小五怎么死的

  “一双手浑如铁棒,两只眼有似铜铃。面上虽有些笑容,眉间却带着杀气。”这就是短命二郎阮小五。他在梁山排行中第二十九位,是梁山八大水军头领第五位。他从小就生长在石碣村,靠着打渔谋生。但是他的结局却以悲剧结尾。

  他曾在黄泥冈劫了生辰纲,因官军追捕逃回梁山泊,后俩与他的兄弟一起打败何涛。高俅率大军围断梁山,阮小五水中奋勇杀敌。他与童威一起驻守梁山东北水寨。后随宋江征讨方腊时做细作,却被娄丞相所杀。是梁山战死的最后一条好汉。

  当时是在招安后,阮小五跟随着梁山人前往征战方腊,这一路走来,屡次立的战功,数他战功甚多,在最后一战中,他与李俊等水军头领扮做艄公带梁山好汉潜入城,与宋军里应外合。在城内放火,帮助宋军攻破了清溪,生擒方腊。

  之后,阮小五与童威一起驻守梁山东北水寨。后随宋江征讨方腊时随李俊去诈降,可惜不幸的是,阮小五却在混战之中被方军的娄丞相所杀,后被朝廷追封为忠武郎。他的一生都是英勇的,不仅和吴用、晃盖等人在黄泥冈劫了生辰纲,还在青州官兵攻梁山时亦帮助一众水军将领捉了敌军的凌振,最后在聚义时成为第二十九头领。

  可惜英年早逝。关于他的故事在《水浒传》中有详细的记载,在中国文学史上,只有很少几部古代名著能够达到《水浒传》那样深入人心、妇孺皆知的程度。